• 104.8.19品格教育 小小孩必學三種規矩
    2015-08-19

DEAR ALL:   

  週與大家共享品格教育 小小孩必學三種規矩」這篇文章。接續上週與您分享關於品格的文章,本週的文章提供給我們三個小小孩必學的規矩。

  父母師長若想要讓孩子發展出正直、人見人愛的好品格,往往無法透過口語上的宣導達成目的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將「自我反省」、「分享」、「輪流」、「等待」這些概念融入生活,讓「利他」的概念深植孩子心中。等到孩子長大,這樣正直良好的品格,就會是他們讓人信賴、受歡迎最有用的無形資產。

  品格的養成就好像習慣的培養,我們必須拋掉「到大自然會」這樣的迷思,把握塑型的黃金期,讓孩子從小開始就養成明辨是非、富有同理心、謙虛、禮讓、正向等這些思維上的良好習慣!就讓我們從文章中分享的這三招開始做起,一起將品格教育融入生活吧~\^O^/

        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Abby.104.8.19

品格教育 小小孩必學三種規矩

2012.9親子天下/作者: 王宏哲

小小孩的品格該教什麼?

品格教育跟行為發展息息相關,換句話說,在六歲以前,有良好生活品格力的孩子,心智發展會比較成熟,到了學齡以後的學習效率相對也會比較高。

許多行為與腦科學的研究皆提出,幼小的孩子有三種重要的規矩,必須及早養成,那就是能耐心等待、分享事物及學會輪流。評估兒童社交發展時,這也是醫學專家一定會檢視的能力。

 學習等待——幫助孩子控制衝動。

針對兒童行為發展的研究發現,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、不會在第一時間往誘惑邁進的幼兒,長大之後的成就會愈高。這跟大腦管理衝動的前額葉發展相關,前額葉愈成熟的孩子,判斷、思考、觀察等能力就會愈好,有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發生,所以衝動控制的能力必須要學習。因此,爸媽從小讓孩子適時的等待,不要每件事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,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衝動控制的能力。

 練習分享——訓練思考、判斷能力。

人是群居的動物,當幼兒漸漸進入團體生活時,其社交的技巧,首重身邊事物的分享。一歲前的孩子,對自己的食物或玩具難分難離是正常的心智發展過程。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家長不難發現,孩子會想透過「你一個、我一個、他一個……」來博取身邊大人的歡心及讚賞。孩子也漸漸想和大家一起擁有,大家一起從事共同的活動,例如,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會希望大家一起吃飯、你陪我一起玩玩具等。這些看似最基本的分享,其實都是孩子心智成熟、慢慢脫離自我中心時期的表徵。相對來看,分享的過程要思考、要判斷他人的內心想法,並降低心中的欲望,會分享的孩子比不會分享的孩子,在團體中的受歡迎程度高很多,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就感及與他人互動的動機。

 學習輪流——訓練觀察力。

輪流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團體功能發展。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擁有輪流的能力時,必須要觀察他人行動,並看看是否輪到我。所以輪流需要訓練,是一種高度觀察力的訓練,也是一種分享式注意力訓練(你做什麼,然後我做什麼)。學齡前會主動輪流的孩子,學齡時期的學習行為會更好,社交及情緒管控能力也會更好,所以輪流必須在幼兒時期提早訓練。

取材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