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4.9.23九月芒花舞 天涼好個秋2015-09-23
DEAR ALL:
本週與大家共享「九月芒花舞 天涼好個秋」這篇文章。時光流轉,轉眼間來到了秋季。天涼了、月圓了,隨著媒體撥放美味的月餅廣告、大賣場強推烤肉用品、水果攤上散發出淡淡柚子香,街頭上愈來愈濃厚的中秋節慶氛圍。但其實秋天還有另一溫馨節慶,即是文中提到的教師節。九月二十八日的教師節,是孩子感謝老師們用心照顧的最佳時機。記得提醒寶貝們對老師說聲:謝謝老師,您辛苦了。
趁著此次中秋假期不妨邀約寶貝到戶外踏青,找尋菅芒花的蹤跡或是到孔廟參觀祭孔大典,一同細細體會秋天的氣息,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。
在此預祝您中秋佳節愉快!
Abby.104.9.23
九月芒花舞 天涼好個秋
2010.9親子天下/作者: 洪閔慧
九月開學了,沉寂了一整個夏天的校園,又傳來孩子清亮的琅琅讀書聲。而就在這新學期開始之際,秋天的腳步也悄悄靠近。
台灣的秋意不甚明顯,如果沒細細體會,很容易錯失這段美好的秋日時光。但是,這秋天的氣息該如何尋、怎麼找呢?
首先,怕熱的人一定最先知道。因為原本那燠熱難眠的夏夜,在九月過後、太陽下山,屋裡很快就會涼爽下來。不用等到深夜,也不用整夜吹著冷氣,秋風不僅帶來了早晚的涼意,也讓清晨日出之時,滿山遍野的青葉上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小露珠。
到河岸溪畔也能尋得秋意,一大片的菅芒花,在陽光下迎著秋風擺動,狀似那銀浪水波翻攪,很難不讓人發現。
秋天真是賞芒的好季節。台灣常見的菅芒花,有五節芒、甜根子草、台灣芒及白背芒,其中最早拉開「秋之序曲」的就是甜根子草。它不和其他芒花在山野裡爭霸,卻獨佔廣袤千里的河床沙洲,而且只要九月秋天一報到,台灣西部溪流中下游,大剌剌一整片的白,聲勢浩大的宣告著「秋天真的來了」。之後的十月,山之巔,甚至田野旁,另外幾種芒花也開始接力怒放,一時之間秋芒處處。直到十一月初,這芒花美景都是如此繁華,讓人流連難忘。
除了走進自然可以感受秋意,其實到了月底「秋分」前後,街頭上那愈來愈濃的中秋節慶氣氛:隨處可見美味的月餅廣告、水果攤上青滾滾的柚子散發出淡淡幽香,再加上客家庄裡紅了枝頭、等著九降風來臨採收曝曬的柿子,這點點滴滴的生活風景,譜出了最美妙、獨特的秋日交響樂,你,聽見了嗎?
祭孔樂聲揚,謝師心意達
隨著一波波涼爽秋風吹送,大地暑氣逐漸消散,而那久因酷熱騷動的身心,也慢慢安頓下來。學子們和暑假正式說聲再見,收拾好玩樂嬉戲的心情,在這秋意漸濃的九月天,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。
學習,﹁尊師重道﹂是一定的,九月二十八日的教師節,便是孩子謝師感恩最好的時候。在這個節日裡,響起了另一段屬於秋天的樂章,那就是每年教師節,各地孔廟祭孔大典裡奏起的雅樂。
祭孔儀典是以各種形式的禮儀,表達對至聖先師孔子的敬意,也期待藉此提醒學子尊師重道的重要。儀典多於清晨天光尚昏暗未明時,便在敲鐘擊鼓聲中開啟,儀程十分繁複,有時多達三十多個程序,包括了迎神、進饌、上香……。祭典時,音樂和舞蹈貫穿其間,氣氛肅穆莊重,似乎要將這份敬重、感念師道的心意上達天聽,也像是要將那來自遠古的聖哲叮嚀,傳至每位參與盛典人士的耳中。
開學了,有機會可以和孩子相約,到孔廟參觀祭孔大典。一生也許就這麼一次,但這流傳已久的古樂音,悠揚的曲調,也許正好撥動了孩子的心,讓他明白這秋日祭孔背後真正的意涵!
---
認識節氣:白露
九月入秋後,夜漸漸涼了。白天的熱空氣遇冷之後,到了清晨時分,田野庭園的草木表面上,便凝結了一顆顆的小露水,再加上秋天在五行中屬「金」,金的顏色為「白」,因而將這樣的節氣取名為「白露」。白露時,早晚溫差大,很容易傷風感冒,老人家晨昏時常會提醒孩子:「白露勿露身。」就是怕孩子赤身露體,受了這早晚涼意漸濃的寒。
不過在這暑氣漸退、秋高氣爽的日子裡,出門郊遊踏青最適合不過了。既然河邊芒花初露,帶著孩子到河畔戲水,傍晚時欣賞那柔美的金色夕陽映照芒花花海,最是動人。
以前的台灣囝仔對於夏末秋初的溪澗河流,還有個獨特回憶,那就是帶著小鐵桶,和爸媽溯著小溪往上走,翻著溪石,尋找躲藏在隙縫之間的毛蟹。尋得了,或徒手抓取,或拔取溪畔的芒草,綁上鮮美的蚯蚓、誘物,引毛蟹上鈎。
然而近十年來,因蟹味鮮美人們大量捕捉,加上小溪污染或河川整治工程,阻斷了毛蟹迴游至海邊繁殖下一代的旅程,毛蟹的數量愈來愈少。也因此,這河邊捉蟹的景象,就逐漸被人們淡忘、很少提起了。
◎戲溪賞芒作畫樂
你看過秀拉的點畫、梵谷的短筆觸嗎?這些印象派時期的大師,用畫筆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景,其中梵谷更因貧困,曾以蘆葦筆作畫。所以趁著秋高氣爽時,找個午後備好野餐及寫生用品,全家到近郊溪邊走走。戲溪賞芒之餘,不妨也和孩子一起欣賞、討論印象派畫作中線條的變化,然後師法大師,讓孩子試著以芒草筆桿創作出自己獨特的印象派畫作。
小提醒
●在野外摘取需要的芒草桿,略微清整芒草上的岔支做為畫筆,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被芒草割傷。
●畫畫時,短筆觸或點畫的線條,可用芒草筆沾取顏料創作,其他背景部分,則可取用一般畫筆渲染上色。顏料使用水彩或水墨皆可。
9/23秋分
「秋分」一到,最明顯的是日落時間往前挪。這之後,夜晚漸漸比白晝長,氣候更涼了。
此外,古人還觀察到秋分時,「雷聲始收,蟄蟲坯戶,水始涸」。也就是說,入春驚蟄之後的雷聲,到了此時漸漸不再聽見,而春分出土的小蟲也陸續鑽回土裡準備過冬,秋燥的氣候更是明顯,河塘裡顯得乾涸枯竭。總之,大地一片仲秋時景,連天上的月,也分外的圓。月圓了,中秋節也到了,在此佳節闔家團圓吃月餅、賞月、品柚,享受秋夜的清涼,好不舒暢。
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領子弟兵征討天下時,那些原籍福建、廈門一帶的士兵在中秋時節思鄉情濃,為了振奮士氣,一解士兵滿懷的鄉愁,有人便取材自科舉制度的科名設計出「中秋會餅博狀元」,一般俗稱「中秋博餅」的餘興遊戲。
這遊戲現今在廈門一帶仍十分盛行,甚至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而台灣則以金門、台南較為常見。今年中秋賞月之餘,帶著孩子認識一下這趣味十足的遊戲,全家共玩慶中秋。
◎中秋親子博餅樂
古時鄉試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舉行,稱為「秋闈」,所以「中秋會餅博狀元」這遊戲,不僅具有娛樂效果,也可為即將赴京趕考的考生們取得好彩頭!傳統的中秋博餅一般較不易買得,可用家中各式月餅或禮品代替,讓孩子在遊戲中,體驗及了解古代科舉奪狀元的過程和辛苦。
玩法介紹:
道具:3顆骰子、1個大碗公、31塊大小不一的中秋博餅,包括狀元餅1個、對堂餅2個、三紅餅4個、四進(士)餅6個、二舉(人)餅8個、一秀(才)餅10個。
規則:玩家每人輪流將3顆骰子一次擲入碗中,視其點數,奪其所定科名高低的月餅或獎品,一直玩到餅發完即告遊戲結束。若後續有人擲出與前面人相同科名的骰子數,而相對等的博餅也已發完,則猜拳決定餅歸誰家。
註:以上遊戲規則因應家庭親子共玩調整成簡易版,正式的中秋博餅玩法請參考http://www.huaxia.com/zt/whbl/2004-80/00241898.html。
【取材自親子天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