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5.1.27 兩個小遊戲,教小小孩認識事物特徵,培養序列感2016-01-27
DEAR ALL:
本週與大家共享「兩個小遊戲,教小小孩認識事物特徵,培養序列感」這篇文章。在生活中數學概念之序列如何養成? 本文中指出,善用各種生活素材的特徵,從大小、高矮、輕重、粗細、冷熱…等對比概念著手,引導孩子透過觀察及比較,就可讓寶貝們輕鬆地將抽象的序列概念深植心中。
一月份好玩又有趣的寒假營活動『進入棋牌的魔幻世界』已邁入最後高潮,本週五、週六將舉行跨班性的棋牌友誼賽。不管結果如何,請爸爸媽媽在家與我們一起引導孩子養成「勝不驕,敗不餒。」以及「成功的秘訣是練習練習再練習」這兩項正面的思維模式。
二月初緊接著登場的是節慶活動,透過老師們的戲劇呈現、班內美術實作、延續一月份充滿年節氣氛的生活美語、圍爐、拜年…等活動,我們將帶著寶貝體驗過年相關習俗~溫馨又有趣唷!
Abby 105.1.27
兩個小遊戲,教小小孩認識事物特徵,培養序列感
2015.3親子天下/作者: 劉豫鳳
在數學領域中,序列是相當重要的概念,且適合透過生活中的觀察與辨認,豐富孩子的排序經驗以培養序列概念喔。
「序列」是什麼?序列的概念其實是從比較開始的,孩子依據觀察到的事物,先由「比較」開始了解特性;接著再依著這些特性進行排列,最後就形成了一個依此特性順序排列的結果。例如在一堆積木中,可能先發現了幾個大小不一的積木,藉由觀察到大與小的不同,然後開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進行排列,形成了依照大小排成的序列。
序列的世界其實很多元,常見的排序特徵除了大小之外,還有多少、深淺、濃淡、輕重、粗細等,而形成序列的媒介也不只是積木,舉凡顏色、味道、觸感、聲音等元素,都可以做為幼兒體驗序列的好素材。上述特徵加上媒介,可藉由不同的排列組合,豐富孩子的序列經驗。例如,聲音的大小、衣服觸感的粗細、顏色的濃淡、溫度的冷熱等,都是在生活中可以經常體驗到的序列概念。
對於小小孩或剛開始發展序列概念的孩子來說,序列的概念可能稍嫌複雜。由於此概念是由比較開始的,家長不妨從不同特徵的比較引導。例如「哪個比較甜」,可以區辨兩種食物中較甜的,接著可問「哪個更甜或更不甜」,讓孩子藉由成人給予的引導,去思考事物之間存在的順序關係。
尊重孩子的排序特徵依據
需要注意的是,孩子對於排序的特徵可能不同於成人,此時可先給予尊重,再探究不同排序的可能。如以衣服排列順序時,孩子可能以衣服顏色深淺進行排列,但成人可能著眼的是衣服大小的排列。此時可與孩子先行探究他排序的原因,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著示範不同的排序原則。此舉可讓孩子了解,相同的事物也可藉由不同的排序特徵,形成不同的序列。
其次建議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利用各種生活素材,豐富孩子的序列經驗。例如運用各種不同的感官,像是聽、聞、觸、嚐,而不只是看,來進行序列的練習。在媒介上也可以充滿各種創意,如情緒(生氣、不生氣、開心、超級開心)、氣味(臭死人了、非常臭、有點臭、不臭)等,而不是只用有形的物體進行排序。
另外家長也可將序數的概念融入序列的活動中,序數指的是「第一」、「第二」、「第三」的概念,可以在完成一個序列之後,用孩子已經熟悉的序數加以描述。例如以體積大小排列五雙鞋子,完成一個序列之後,與孩子討論「第一大」的鞋子是哪一雙、「第二大」的鞋子是哪一雙......讓序列的活動延伸到序數的概念中。
生活互動小遊戲
五官序列
適合年齡:2~3歲
這個活動不需要任何道具,適合在坐車、短暫等待時與孩子一起玩。以五官分別做為5個項目,讓孩子從「眼睛睜很小」→「眼睛像平常一樣」→「眼睛睜很大」......體驗序列的感覺;其他部位則可用「嘴巴吹氣大小」、「鼻子吸氣深淺」、「耳朵聽聲音高低」、「嘴巴說聲音大小」做為遊戲的項目。當然,這個活動也可以延伸到身體,以手張開的大小、站蹲的高低等活動來與孩子體驗序列的概念。
時間序創作
適合年齡:4~6歲
常常我們請孩子畫圖,是以一個時間點完成現實或想像的畫面。下次與孩子一起畫圖的時候,不妨視孩子的發展狀況,以1個以上的場景進行創作。過程中可與孩子討論是「先」怎麼樣、「然後」怎麼樣、「接著」或「最後」怎麼樣......這樣討論,可藉由畫圖的過程,讓孩子了解時間序列(先後)的概念。
【取材自親子天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