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5.06.08 從鼓勵引導開始,幫助孩子養成「勇於嘗試」的思考模式2016-06-08
Dear All:
本週要與大家分享的文章為【從鼓勵引導開始,幫助孩子養成「勇於嘗試」的思考模式】。
若我們留心社會上許多成功、快樂、生命充滿意義的人士,會發現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的特質:「勇於嘗試」。
因為勇於嘗試,這些成功人士擁有勇敢追夢的勇氣;
因為勇於嘗試,這些人不怕他人評斷的眼光;
因為勇於嘗試,他們不害怕失敗,並會從一次一次的失敗中學習教訓,最後獲得成功。
這樣的特質除了會受先天氣質影響,更可透過後天環境培養。
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互動,若能把握機會,都能夠將這樣「勇於嘗試」的思考模式從小深植孩子的心理,成為他們未來開創美好人生的養分!
Abby 105.06.08
從鼓勵引導開始,幫助孩子養成「勇於嘗試」的思考模式
圖片出處:芃芃森林幼兒園
無心的話語,是孩子「害怕嘗試」的原因
在生活周遭,我經常留意到,一些成人無心的話語,會澆熄孩子們想勇於嘗試的動機。當這種生命經驗於童年時期發生的頻率變高,孩子會慢慢地失去挑戰的勇氣,發展出被動、害怕失敗、凡事依賴的個性。
這種成人無心的言語,很容易出現在孩子年紀還小,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嘗試解決生活中大小事時。例如:
場景1
孩子上完廁所要穿褲子,自己拉上去之後褲子歪歪的,內褲頭露在外面。一旁的家長看到了,蹲在孩子的身前,一面幫孩子整理,一面說著:「你褲子怎麼穿的這麼歪?穿這樣出門會羞羞臉喔!來~我幫你穿好。」
場景2
孩子嘗試著自己穿襪子,穿了一分鐘還穿不上去。家長看到了,邊說:「怎麼穿那麼久,我來~」一邊走到孩子身邊,拿過襪子幫孩子穿上。
場景3
吃飯時,孩子拿著湯匙或是用學習吃飯的輔助筷嘗試自己吃,但邊吃卻邊掉下許多飯粒。父母看到了,順手抽了張衛生紙一面幫孩子擦桌子一面說:「怎麼掉這麼多飯粒,媽媽幫你擦乾淨。」
上述的三個場景之中,沒有任何激烈的言語出現,充滿著對孩子們的愛護及關愛。但字裏行間卻淡淡隱藏著否定的意味:「怎麼穿得這麼歪?」、「那麼久」、「怎麼掉這麼多飯粒」...
我們許多時候忘了孩子只是個孩子,並無意識地以成人的標準去評斷孩子努力過後的結果。
若孩子的嘗試,經常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批評指教,以及父母立刻介入幫忙,那麼久而久之,孩子很容易會慢慢發展出「反正一定做不好,等別人來幫我做就好」這樣對自己沒自信、依賴的心理。
但若把握孩子的每一次嘗試,用正向、鼓勵、放手讓孩子摸索的態度與孩子互動,則上述這些相同的經驗,就可以轉化成為給孩子方法、力量、自信的好時機。
稱讚孩子的嘗試+客觀描述現況+找出新方法+稱讚孩子再度嘗試
面對幼兒階段孩子的主動嘗試,但結果不完美時,成人可把握住「稱讚孩子的嘗試+客觀描述現況+找出新方法+稱讚孩子再度嘗試」這樣的方式與孩子對話,鼓勵孩子使用新方法多加練習。
譬如在場景1的孩子,在成功將褲子歪歪扭扭的拉到腰際之後,我們可以先說:「哇!你好棒,靠著自己的力量把褲子穿起來了!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肯定他的嘗試。
接著,帶著孩子到鏡子前,面對鏡子讓孩子觀察褲子,不加評論的點出褲子歪掉的這項事實,例如:「你看褲襠這條線是不是歪歪的,不是直直的一條線,那就代表我們的褲子穿得有一點歪,這樣穿起來也會比較不舒服。」在描述時,言語必須要客觀,針對事實直接描述,不加入任何主觀的評斷。
再來,提供或與孩子一同找到方法,並鼓勵他再試一次:「我們一起再來穿一次好嗎?這次我們用手比出兩個大拇指往上,像『好棒』這樣的姿勢,伸到褲子裡面勾住褲子,然後直直的將腿打直,手直直的往上拉。」
最後,在孩子用新方法再次努力後,別忘了大大稱讚孩子的努力:「你很棒,很有耐心的學會了用更厲害的方式穿褲子囉!」
練習改寫
讓我們針對一開始的場景2、場景3一起練習改寫:
場景2
孩子嘗試著自己穿襪子,穿了一分鐘還穿不上去。
稱讚孩子的嘗試:
「媽媽發現了你很認真的想要自己穿上襪子耶,你願意挑戰真棒!」
(講完後別忘了留時間讓孩子繼續嘗試。很多時候只要成人留足夠的時間,孩子們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完成許多事情的唷!)
客觀描述現況:
「我發現你一開始腳會對準襪子的洞口穿下去,但好像在拉的時候腳會掉出來耶?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?」
(講完後一樣留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嘗試修正,若無法修正則再給出方法。)
找出新方法:
「我跟你一起來試試看。我先穿給你看,你可以觀察看看我是怎麼穿,腳才不會一直跑出來~」
(直接用動作示範,示範完後依然留充足的時間讓孩子練習。)
稱讚孩子再度嘗試:
「哇!你很有耐心、找到方法把襪子穿起來了!太棒了!」
(與孩子一起享受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成就感。)
場景3
吃飯時,孩子拿著湯匙或是用學習吃飯的輔助筷嘗試自己吃,但邊吃卻邊掉下許多飯粒。
稱讚孩子的嘗試:
「我有看到你很努力的用自己的力量專心吃飯,很棒。」
客觀描述現況:
「你有沒有發現你的碗旁邊有許多飯粒掉下來,我們一起觀察為什麼湯匙裡的飯粒會掉出來。」
(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提供出一些自己的想法,鼓勵孩子多多表達,並鼓勵孩子針對自己提出的觀察想出解決辦法)
找出新方法:
「你發現了當湯匙拿太歪的時候飯會掉下來,很好的觀察!舀太大口的時候也會掉下來,很仔細的觀察!那這樣要怎麼避免呢?」(等待孩子說出解決辦法。)
「你說得很棒,湯匙不要拿歪歪的、飯舀小口一點,這些都是很好的辦法,我們一起試試看新方法。」
稱讚孩子再度嘗試:
「我有注意到你開始控制你拿湯匙的角度了!很棒唷!飯粒似乎越掉越少了,你的新方法感覺很有用呢!」
吃飯飯粒掉滿桌這個情況,在用了以上步驟引導孩子找出新方法後,當孩子吃完飯時,別忘了帶著孩子一起清潔剛剛掉在桌上的飯粒,讓孩子自己將桌面恢復乾淨。
透過正向言語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努力會產生力量
以上述的語言肯定孩子的嘗試,帶著孩子找出更好的方法,並給予孩子時間和機會去練習新方法,能夠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中,不斷透過嘗試,建立自信並精進能力。
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、當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孩子的能力越來越純熟,這樣的自信會轉化成為生命中的力量。讓他們在碰到挑戰時更勇於嘗試,並且能讓他們在面對失敗時,會較容易去思考「該如何調整,我才能讓下次的嘗試更成功?」這樣,就能夠讓生活中的大小事,都成為引導孩子發展出「勇於嘗試」,這種願意用自己的力量不斷嘗試的思考模式!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