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5.07.20 倒數60天!上小一全攻略2016-07-20
Dear All: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倒數60天!上小一全攻略」這篇文章。「驪歌初動,離情轆轆,驚惜韶光匆促……」現正值畢業季,看著即將要畢業的大班寶貝,想著當初他們剛入園時的懵懂,到現況儼然已能獨立完成老師所賦予交辦事項,並且能自動自發照顧弟妹…許許多多的畫面浮上心頭,心中除了不捨,更是充滿了對他們未來滿滿的祝福!
緊接著迎接他們的是全新的小一生活!孩子們心裡充滿期待,而有些家長們則是緊張又怕受傷害。本文提到上小學最大的挑戰,就屬生活適應和學習改變這兩方面。針對生活自理、學注音、英語學習、回家作業、課後安排等許多面向,本文中都有提供些許建議給您參考。提醒您別忘了利用假日來個國小校園探險之旅,好讓寶貝提早認識環境注意廁所、飲水機、健康中心及先和孩子約定好接送地點唷!
Abby 105.07.20
倒數60天!上小一全攻略
2016.07親子天下/作者:王韻齡、張瀞文
家有小一的新鮮人,父母心中的感覺,應該是既興奮又緊張吧?
過完這個暑假,孩子就要從幼兒園進入小學,要早睡早起,要學著照顧自己、整理書包,還得按時完成回家功課……這些,家中的寶貝都能挑戰成功嗎?
《親子天下》彙整了幾個新鮮人家長最頭痛的問題,並請經營臉書「不快樂不上學」粉絲頁,專門解決家長「幼小銜接」諸多疑難雜症的資深國小老師柯曉慧為大家解答,讓你可以陪伴孩子,在生活中培養上小學的能力,輕鬆做好幼小銜接。
上小學最大挑戰,就屬生活適應和學習改變兩方面。
生活上,柯曉慧發現現在的孩子普遍在家中被照顧得太好,所以當老師在課堂中下指令時,多數孩子們習慣坐在椅子上等候「專人服務」,主動性比較不足。
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不會自理生活,甚至三天兩頭就跑去教室裡替小孩收拾混亂的抽屜、頻繁的LINE導師問當天回家功課、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專心上課、請老師提醒孩子穿脫外衣、甚至定時叫孩子喝水。
學習上,從幼兒園「進化」到小學階段,老師教學方法改變,每天課堂都有不同的進度、回家有功課要完成、月考前要複習。
柯曉慧觀察,多數孩子開學兩個星期內,就能跟上小學的學習節奏,只有少數孩子需要長一點的時間適應與調整。
從接到孩子的入學通知單到開學的第一個月,小一新鮮人的家庭勢必有很多新的體驗和混亂,過程中爸媽要時時提醒自己,孩子不是生來就會自動自發與主動學習,多數孩子需要透過成人循序漸進的幫忙與陪伴。
在陪伴的過程中態度要溫柔、多鼓勵,例如寫功課時,孩子最怕遇到邊寫邊擦、邊講大道理的「橡皮擦爸媽」,這會讓孩子一到寫功課時間,挫折感頓生,自然產生排斥。柯曉慧指出,孩子一開始寫不好或寫錯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,等他們更熟悉課程、小肌肉也發展得更有力,字體和正確度就會提升。
除了心理的準備外,還有一些具體積極的作為,從上小一的這個暑假就可以開始,例如分擔家事、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等,只要父母願意陪伴,建立好的生活習慣並不難。開學之後,孩子就有能量靠自己來適應學校的環境。
家有準小學生,整個家庭又跨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。公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暑假要不要先去學注音與英文?雙薪家庭要如何安排課後的安親?這些問題不大,卻很實際,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。
談生活自理
上小學後必須會生活自理,有哪些技巧是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暑假展開的「特訓」?
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是在「學校」才學習怎麼整理書包、置物櫃,每次老師說拿出課本,就看見小孩們從塞得滿滿的抽屜硬拖出課本、習作和鉛筆盒;學期才過一半,課本早就活活脫掉一層皮。
我建議家長讓孩子盡量分擔家務,從中學習負責、仔細的態度。一對一的指導個幾次,孩子就能記住做事的流程,不但自己多了個小幫手,在學校面對各種情形更懂得怎麼自己處理和應對。
除了洗碗、摺衣服、整理書包、收餐具等家事外,在開學前和孩子一起整理書櫃,就是很好的開學準備與生活自理的練習。請孩子自己整理家中書架,根據不同出版社的書籍、繪本做分類,一目了然;開學後他就比較能夠掌握教室內書包、置物櫃的整潔,不至於塞到一團亂。
談學注音
兒子念的是公幼,該不該提前在暑假學注音符號?
我建議,不需要在暑假特別補注音符號。基本上,注音符號教學有一定的能力進階期程,老師按照教學計劃指導孩子,最後組合成聽、說、讀、寫的綜合能力,但是要讓孩子熟記這些教學內容,回家的複習也很重要。
與其花時間補注音,不如將心力放在陪伴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。從小一開始,透過每天陪伴孩子學習,讓孩子建立複習和預習功課的習慣,這樣注音的學習就不會落後有學過的同學,而且除了注音之外,也會讓孩子在之後更加深加廣的學習上,更快進入狀況。
談英語學習
太晚學英文會不會跟不上?要先幫孩子找好補習班嗎?
要不要補英文,就要看家長對學習英文的目的來決定。小學的英文很簡單,不補習並不會跟不上進度。但若孩子念的是都會區學校,多數同學上小學前就接觸過英文,若爸媽擔心孩子完全沒學英文會在起跑點就信心低落,選擇美語班時也要以「啟發興趣」為最重要的考量,免得孩子還沒開始學英語就壞了學習胃口。
除了上美語班外,家長也可以自己研發教材。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,加入幾本簡單的英文繪本故事,透過讀繪本時有趣的音調,孩子會揣摩出故事的內容,再把當中幾個關鍵單字挑出來解釋給孩子聽,他熟悉之後會自動連結句子裡其他單字的意思;或者利用一些英文動畫,以分段的方式讓孩子每天進行10分鐘的「動態閱讀」,通常效果會更直接。
談回家作業
上小學後每天都有功課,如果孩子從現在起就抗拒寫功課、或總是拖拖拉拉怎麼辦?
改善抗拒做功課與拖拉的惡習是有方法的。環境上,爸媽必須提供干擾低的寫功課空間;技巧上,可以將作業分成很多「小任務」,讓孩子感受,「在期限內完成作業」的成就感,並善用同儕力量營造學習氛圍。
有時我也會在孩子身邊放有指針的時鐘,限定他們在40分鐘,也就是一堂課的時間內完成功課,看著長針和短針移動,幾次下來,孩子便能掌握「時間」的概念,自我督促完成與檢查作業。
談課後安排
上班族的家長,該怎樣為孩子安排放學後的時間?
目前最普遍的安親方案有兩種:坊間安親班,或是公立學校的「課後安親班」。
課後安親班的優勢在於帶班的老師多數以學校老師為主,學生作息比照學校上課時間,老師指導功課之餘,下課時間可帶著孩子在操場上活動,有些學校還辦理豐富的社團,提供孩子們下午多元的學習。
不過,大多數的公校課後班只確認孩子有沒有寫完功課,不會進一步指導作業、複習功課,這是與安親班最大的不同。而且課後班有最晚接回時間的限制,大約是在晚上6點,無法像坊間安親班延長至7、8點,家長如果無法準時下班接送,可能就要協調鄰居、親友伸出援手。
我會建議家長如果選擇坊間安親班,要親自走一趟觀察環境衛生、教室空間與逃生設備等,同時也要留意安親班的管理,包括會不會放任小孩互抄作業等。
【取材自親子天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