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05.11.30 玩節氣‧過生活/食在冬季
    2016-11-30

Dear All:
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玩節氣‧過生活/食在冬季」這篇文章。大自然裡一年四季八大節,節氣之間的轉換年復一年,周而復始,不曾間斷。經過了十一月冬令的第一個節氣「立冬」,農田裡青翠不再,冬季當令就屬土裡、水裡儲存了許多的地下作物。

親愛的爸比、媽咪,讓我們隨著本文帶著孩子認識冬季作物,也可讓孩子參與動手做養生羹湯,應著大自然的節氣,吃出趣味與健康~J

  Abby 105.11.30

玩節氣‧過生活/食在冬季

2016.11親子天下/作者:洪閔慧

提升禦寒戰力的地下作物

冬天一般人怕冷,總會想到穿上厚棉衣或泡個溫泉,讓身子暖呼呼的。不過你知道嗎?除了外在保暖,老天爺可是幫我們在這寒冬三個月的日子裡,準備了最棒的內服保暖處方,那就是田地裡到處採得到的地下作物,其中又以根莖類蔬菜居多。

原來冬天身體畏冷時,增加熱量的攝取,便是保暖最重要的一道基本工夫。這些地下作物的特性介於食糧和蔬菜之間,也就是說比起綠色葉菜類作物,它們的澱粉含量較高。有研究顯示,每一○○克根莖作物可提供七九~一○○大卡的熱量;而一般的蔬菜僅能提供一○~四一大卡。

此外,地下作物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,這些營養素也都是提升禦寒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。所以,冬季保暖大作戰時,可千萬別忘了運用這些既新鮮又實用的當季作物,為自己和家人好好準備補冬抗寒的「暖身餐」!

【冬季地下作物譜】

菱角

菱角是水生植物「菱」的果實,因外型有角而得名。入秋到11月左右盛產,台灣以台南官田區為主要產地。採菱角時,必須將整個植株提起翻轉過來,才能將藏在葉梗下、紅熟的菱角摘下,十分花費人力。

蓮藕

蓮藕是水生植物「蓮」生長於土中的膨大地下莖,中空有孔。冬天來臨時,當地面上的蓮葉、蓮花都逐漸凋萎,農人會將蓮花池裡的水放乾,之後用推土機翻動田土,再撿拾土中一節節熟成的蓮藕。台南白河為台灣主要的蓮藕產地。

地瓜

地瓜屬於地下根膨大的部分,也就是所謂的「塊根」,秋冬常見的山藥、蘿蔔、紅蘿蔔,也屬於塊根作物。在台灣,種植地瓜一般分春作和秋作兩次,冬天時採收的地瓜,是春天種下後熟成的。

芋頭

芋頭和地瓜不同,屬於植物地下莖膨大的部分,也就是所謂的「塊莖」,所以芋頭上明顯可見一節一節的莖節。台灣的芋頭以甲仙和大甲地區生產的最是有名;而小金門的小芋頭、宜蘭的檳榔心芋頭,其風味也廣受歡迎。

花生

花生開花之後,卻找不到它們結的果實,原來這些果實跑到地下了,也因此花生又稱為「土豆」。它的蛋白質含量高,可以和雞蛋、牛奶、瘦肉媲美,是暖身餐很重要的食材之一。

薑也屬於塊莖作物。一般春天時農人開始種薑,夏天便可採收嫩薑,初冬則能採收老薑。薑的保暖功效眾人皆知,而在烹飪上的運用也相當簡單,無論是煮成薑茶或在炒菜、煮湯時加些薑片,都能達到驅寒的功效。

暖暖冬季雜煮湯DIY

材料:冬季根莖類蔬菜、簡單的調味料、喜歡的肉類少許

做法

1. 將食材買回家後,和孩子一起清洗。部分根莖類蔬菜的表面凹凸不平且沾滿泥土,建議可先將其浸泡在水中,再使用軟毛刷子或菜瓜布洗去表面的泥土。

2. 和孩子分工,將洗過的根莖類蔬菜切成適當大小的片狀或塊狀;若孩子對使用菜刀還不熟稔,大人可以帶著他做。肉類食材則先用熱水汆燙,去除血水及雜質。

3. 在湯鍋內加入適量清水,將食材全部放入。可視個人口味,加些薑片、酒一起燉煮,保暖的效果會更好。煮好之後加入調味料提味,就可以享用。

小提醒:準備食材不妨親子一起來!建議可和孩子到農地,親手挖出土裡的根莖類蔬菜;或前往傳統市場,認識冬天的食材。接著和孩子討論,選擇幾種適合一起燉煮的根莖類蔬菜,並挑選1種肉品搭配。

取材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