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06.03.15 未來能力奠基在幼兒的「玩」
    2017-03-15

Dear All:

  本週與大家分享未來能力奠基在幼兒的「玩」這篇文章。現在的教育趨勢,已開始重視能力的培養,而不只是知識的學習。除此之外,學習的方式也從過去的分科,逐漸趨向統整。學齡前幼兒首重透過跨領域統整學習的方法,從實際動手中將能力習得。

   幼兒階段許多活動雖然看起來是在「玩」,卻是孩子能力培養的過程。在芃芃校園、教室內,透過多元的活動以及豐富的學習環境,再經由教師的引導,讓孩子能有系統的「玩」出大能力,進而養成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!

    芃芃105(下)學年度新生說明會,將於本周六3/18早上9:00~11:30舉行,敬邀這學期所有新加入芃芃大家庭的家長們蒞臨~與我們同關心寶貝的學習,成為教養路上的好伙伴!期待您與我們一同共襄盛舉J~

  Abby 106.03.15

未來能力奠基在幼兒的「玩」

2016.06親子天下/作者:劉豫鳳

從目前的教育趨勢可以看到,學習的方式由過去制式的「學」,逐漸轉變為透過經驗與實作的「玩」。相較於學,玩是一件快樂又開心的事,但玩完之後,到底可以學到什麼東西?要怎麼玩,才能幫助幼兒真正學到東西呢?

近年許多國家的課程綱要中,有兩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,相似的重要趨勢:首先是逐漸重視能力的培養,而非知識的累積;其次是學習的方式趨向統整,而非分科。

知識代表的是人類智慧或經驗的累積結果,能力卻是擁有運用知識的方法。知識代表的僅為了解,但了解如何運用才是可以陪伴孩子成長的關鍵。放眼二十一世紀的知識內涵,早已超越過去有人類以來歷史知識的總和。如果現在問:全世界誰知道的知識最多?我想答案非google莫屬,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,卻是孩子一輩子需要磨練與追求的。

同時,在變化快速的知識更新與應用之下,過去學科的框架早已被打破,跨界與統整亦是目前各級教育中努力調整與翻轉的方向之一。學前幼兒的學習更是如此,若幼兒能在與生活經驗相關的議題中,藉由統整多元領域的學習去了解與認識世界,將能逐漸累積未來獨立探索世界的寶貴能量。

在許多親職講座中,家長常問:「學前階段學什麼才不會輸在起跑點?」我的回答:「學什麼倒是其次,重要的是能透過跨領域統整學習的方法,藉由知識的內涵,聚焦於能力的培養。」知識雖然清楚可見,容易被批改與評量,但若孩子沒有透過知識學到能力,或僅將知識限於單一領域,對於日後的轉化與應用上幫助其實很有限。

重新思考孩子的遊戲

以語文領域中,家長常關切幼兒學習的注音來說,知道三十七個符號只是一種知識,但能在生活環境中表達、甚至主動探索聲音與語言,才是超越知識的能力展現。同時若能在語言學習中,將探索延伸至孩子生活經驗的多元面向(如透過歌曲尋找相同的聲音、在蟲鳴鳥叫中思考動物要表達的內容),即能將原本屬於語文學習內容,跨越至音樂或自然的領域中。這類經驗,可幫助孩子未來在面對其他語言學習時,能將過去探索的能力加以轉化,同時孩子也會藉由過去跨領域的統整經驗,將語言的學習與其他學習領域整合。

在幼兒階段的許多活動,雖然看起來都是在「玩」,但背後的意義與功能卻有很大的不同。舉例來說,常見的記憶遊戲(翻找相同的兩張卡牌)運用的是記憶與反應力,而扮家家酒是想像創造與社會互動的能力。孩子就是在多元的活動、生活經驗中,累積這些能力的內涵。所以在許多幼兒階段的活動中,具體可見的「知識」,有時候其實沒那麼重要,因為可應用、可學習遷移的程度不高;反倒是看起來好像打發時間的「玩」,代表的才是孩子能力培養的過程。有機會,建議您戴著觀察「能力」的眼鏡,重新思考孩子的遊戲,您將發現,孩子世界多元、統整且豐富的「玩」,是奠定未來能力的重要基石。

以下即介紹兩個常見的畫圖與扮演活動,藉由親子互動與討論,並且融入數字、語文、生活等內容,讓孩子在看似簡單的活動中,培養推理賞析、關懷合作與想像創造的能力。

-----------------

生活互動小遊戲

大家來野餐

適合年齡:2~3

在3~5張紙上,畫上不同動物(亦可以動物牌卡代替),在另一類紙上畫上1~7的數字。活動為選擇1種動物、1個數量,然後開始為野餐進行準備。如抽到「猴子」、「3」,就代表3隻猴子要去野餐,家長與孩子一起討論猴子去野餐要準備哪些東西?如哪些東西需要準備3份、哪些1份即可?去不同地方野餐是否需要帶不同的東西?不同動物的野餐配備是否不同……接著從家中可用素材中將準備好的東西放入籃子,換到家中另外一個角落打開,讓孩子開始布置野餐區。

這個活動讓孩子思考數量對應的問題,同時藉由與家長的討論,思考與野餐相關的準備,並且透過準備→打包→布置的過程,讓孩子以統整的方式思考野餐這件事情。最後的布置,讓孩子能依照準備的過程進行實踐與分類。

不只是畫圖

適合年齡:4~6

先準備5~10張A4的空白紙,並和幼兒約定好等一下先不能說創作的內容為何。創作規則為在每一張白紙中依序畫出與1、2、3、4、5相關的內容(如第一張畫1架飛機、第二張畫小孩買了2枝冰棒,讓孩子自己決定)。過程中家長只要提醒與1有關,完成之後接著進行第二張,家長同樣僅提示2,以此類推,到最後一張完成之後,將其依序攤開,開始由孩子進行故事的創作,把1~5編成一個故事。孩子創作結束後,家長用同樣的內容再說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(考驗您創造力的時刻到啦!)

在這個活動中,孩子藉由融入數字規則的創作,須同時思考數量、序數;創作完成後,亦體驗將圖畫轉化為故事的過程;最後還能藉由孩子與成人的不同觀點,體會到相同素材,卻有不同詮釋的經驗。

取材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