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06.04.05 孩子沒睡飽,自我控制能力降低,也會亂發脾氣
    2017-04-05

 Dear All:
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孩子沒睡飽,自我控制能力降低,也會亂發脾氣」這篇文章。古早諺語:「卡早睏,一暝大一寸」。早點睡,不只對生長發育有影響,現在已有研究證實睡眠不足更會影響孩子情緒控制的能力,造成孩子的行為問題。

文中提及學前兒應該要養成在固定時間入睡。爸爸媽媽們可試著將房間燈光轉夜燈,或播放柔和的音樂,營造一個適合入睡的環境,讓孩子在固定時間慢慢地進入夢鄉。文末專家重點提示,要養成規律的入睡時間,除了「建立規矩,持之以恆。」之外,沒有其他捷徑唷~

  Abby 106.04.05

孩子沒睡飽,自我控制能力降低,也會亂發脾氣

2016.11親子天下/作者:曾多聞

究竟是行為問題(比方說在該上床睡覺的時間鬧著不肯上床)導致孩子睡眠不足,還是睡眠不足引發孩子的行為問題?專家表示,這是一個惡性循環,而且會造成後續更嚴重的發展問題。

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刊出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童生理學教授蜜雪兒‧加里森(Michelle Garrison)所做的報告,詳加描述睡眠不足引發的惡性循環對幼兒健康造成的影響。加里森教授曾參與一項長期研究,觀察三萬兩千名18個月大幼兒的睡眠狀況,並追蹤他們的健康情形直到五歲。研究發現,兩歲以前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十小時的幼兒,稍後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及其他發展問題。

加里森教授說:「睡眠不足真的會造成行為問題,行為問題又會導致睡眠不足。這個惡性循環,造成幼兒出現行為問題,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頻繁暴走,影響家庭生活的品質,而家庭生活品質又會影響幼兒的睡眠品質。孩子越是睡不好,行為也就越不好。對孩子和全家人而言,這都是一個非常糟的惡性循環。」

瑞士蘇黎世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發展科醫師奧斯卡‧珍尼(Oskar Jenni)指出,家長應該了解幼兒睡眠品質也很重要,不是規定他們躺在床上就好。如果孩子們被要求躺在床上卻不能入睡,也會導致行為問題。

臨床上,珍尼醫師讓家長寫「孩子睡眠日記」,結果發現,很多孩子的行為問題,在睡眠時間固定下來以後獲得改善。加里森教授建議,學前階段的幼兒,每晚上床睡覺的時間應該固定,就算偶爾晚睡也不應晚超過15分鐘。睡覺前應該進行固定的儀式,就算不能立竿見影,也要持之以恆。體能上越活躍的孩子,到了睡覺時間也越難冷靜下來,可以在靠近睡覺時間時先帶孩子做一些幫助他們靜下來的活動,從靜心到瑜珈都值得嘗試。

「有些孩子白天活動排得太滿,沒有時間放鬆,到了睡覺的時候也難以靜下來。」她說:「有些孩子,一到家都沒時間喘口氣,就要趕快刷牙上床睡覺,他們很難入睡。」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莫妮可‧布爾喬亞(Monique LeBourgeois)認為,每個孩子的睡前儀式、上床睡覺的時間、午休時間長短不一定,受睡眠不足影響而造成的情緒波動也不一樣。但就算孩子晚睡的時候也沒有大哭大叫,爸爸媽媽也不應該讓他們高興晚睡就晚睡。

而且睡眠不足的孩子看起來不一定累。加里森說:「睡眠不夠的孩子不會顯出無精打采的樣子。他們會躁動,易怒,出現攻擊行為。他們會打人,哭叫。一個四歲的孩子,如果沒有睡飽,他自我控制的能力可能降到兩歲。」

如果孩子不肯準時睡覺,但睡不好又會亂發脾氣,該怎麼辦?布爾喬亞說:「建立規矩,持之以恆。沒有捷徑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取材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