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6.04.26 兒時旅遊的記憶 是未來的學習養分2017-04-26
Dear All: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兒時旅遊的記憶 是未來的學習養分」這篇文章。上週親職教育為您邀請到番紅花老師,講座中老師強調讓孩子接觸大自然的重要性,與本文涵義有異曲同工之處。家庭旅遊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情誼,更能提供機會讓父母與孩子一同探索旅行中接觸到的人、事、物,是最生動立體的教科書!
近日石管局大草皮適逢流蘇花季,爸爸媽媽近期可帶著孩子們走一趟,欣賞美景並親近大自然~
Abby 106.04.26
兒時旅遊的記憶 是未來的學習養分
2016.05親子天下/作者:陳珮雯(親子天下專特刊)
帶幼兒出遊,不適合人多的地方,也不適合聲光刺激的遊樂場。那麼該去哪裡?
專家說,學前兒的旅遊以大自然為首選;若是室內場所,環境及設施要專為學前兒設計,而且成人的引導與陪伴仍然不可或缺。
現代都市化的環境,大自然旅遊對於寶寶健全發展有重大意義。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,在臨床案例上,大腦前庭覺的平衡發展失調,以北、高兩地的孩子最多,而前庭覺的發展,要靠肢體的充分活動,例如走斜坡、玩平衡木、坐翹翹板……
在大自然裡,幼兒不但能盡情跑、跳,還可以脫掉鞋子,腳踩著草地、手摸著樹葉、耳朵聽風聲、鼻子聞花香、眼睛看著藍天白雲與綠水構成的自然圖畫,到了外地,嘗嘗不同的食物風味,一趟旅遊,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觸覺、視覺、聽覺、嗅覺與味覺等5感。「5感刺激,也就開發了寶寶的大腦,」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說。
從旅遊中積累多樣知識
6歲前,也是孩子認知系統快速發展的時期,帶孩子出遊,眼睛所見、耳朵所聽、親手觸摸與操作,都是以感官和身體,親自感受與認識這個世界,這些記憶會刻印在孩子的腦海裡。涂妙如表示,對旅遊的片刻記憶,幼兒想不起來,但也忘不掉,只是說不上來。等到進入學習階段,幼年時的旅遊記憶,會蹦的一聲跳出來,讓孩子擁有觸類旁通的能力,成為學習養分。
實際走訪景點,幼兒可以觀察、認識真實的環境,回到家裡,成人會訝異,幼兒將真實與想像結合,展現了只屬於個人的獨一無二創造力。涂妙如曾帶著孩子參觀停車場,孩子發現真實的停車場與在家自己組的積木停車場有些落差,家裡的積木停車場只有一層,能停放的車輛太少了,出入的動線也不方便,看完立體停車場,孩子立刻動手改造積木停車場,可以停更多的車輛、動線順暢,但造型很有個性,和外面的停車場不一樣。「這是一種改良式的發明,」涂妙如說。
旅遊可以帶給孩子美好的生命經驗,認知能力未成熟的幼兒,需要透過重複、緩慢的觀察與操作,才能感受到環境,並發展出對環境的認識。帶著寶寶旅遊,千萬不能趕行程,也不要貪心的想:難得出門一趟,要玩到很多景點。記得放慢腳步,與孩子一起細細品味世界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