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9.04.08 增進感情的溝通方式:非暴力溝通2020-04-08
Dear All: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增進感情的溝通方式:非暴力溝通」這篇文章。親子間、夫妻間、工作團隊中,人與人在每天相處、互動、溝通時,皆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情緒。一不小心與他人擦槍走火時,憤怒、苦惱、懊悔經常充斥心中。該如何溝通?才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默契與情感?親愛的爸比、媽咪提供您本文參考~~
Abby 109.4.8
增進感情的溝通方式:非暴力溝通
2020.3/ 作者:Abby
新冠肺炎讓夫妻與家庭
打破了原有各自忙碌的生活模式,
重新習慣如何與另一半與孩子相處。
相處時間倍增,
看不順眼對方的生活習慣、
做事方式的機會也倍增。
如何避免在疫情期間
為生活小事或子女教養吵翻天?
推薦給大家我個人覺得很好用的
「非暴力溝通」~
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:
1)觀察而不評論
2)辨識與表達感受
3)釐清感受背後的需要
4)提出有益生命的請求。
要素一:區分觀察與評論
觀察是客觀陳述事實或處境,
不將自己主觀的評論加入。
評論是以自己主觀的立場做評斷、批評、分析
要素二:辨識與表達感受
要習慣表達感受,要先區分感受與想法。
感受是描述自己的感覺,例如我很驚訝、我現在很放鬆、我有點不耐煩...
想法則是對別人行為的想法,譬如:你每次都這樣,說都說不聽。
要素三:釐清感受背後的需要。
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或許會激發我們的感受,
但絕不是造成這些感受的原因。
感受的產生來自於,
我們選擇如何去解讀他人的行為或話語,
也跟我們內心的需求或期望有關係。
譬如說當我們想要跟另一半聊天時,
另一半卻忙於家務或手遊愛理不理,
這時我們升起的失落感或是生氣,
是源自於我們想要另一半
陪伴自己/看見自己/重視自己的需求。
要素四:提出有益生命的請求
當我們客觀地觀察了事實,
理解了自己的感受,
並了解感受背後的需求,
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具體的語言提出正向的請求。
正向的請求必須要清楚地說明
我們需要什麼,
而不是我們不要什麼。
例如:
「我需要你陪我聊聊天,
你等會忙完陪我15分鐘好嗎?」
而不是
「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滑手機了?」
正向請求比「你不要XXX」有效的原因:
一、人們往往搞不清楚我們到底要請求他們做什麼。
二、負面的請求會使人們產生抗拒的心理。
三、如果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,
卻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,結果可能很糟糕。
以下是非暴力溝通與常見溝通的例子:
#非暴力溝通
觀察:
我們有兩個多月都沒有好好下來聊聊無關孩子或工作的事情了。
感受:
我有點失落。
感受背後的需求:
我想要跟你好好吃頓飯、聊聊天,像以前約會時一樣。
提出正向請求:
可以等我們這週忙完,下週找時間出去走走嗎?你禮拜幾有空?
#常見溝通
評論:
你最近都不關心我了。
想法:
我覺得你根本不重視我。
負向請求:
你可以不要一直滑手機嗎?
祝每個家庭都能因為這次的疫情與家人的關係更緊密。
覺得喜歡歡迎追蹤分享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