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09.05.20 以愛與接納代替苛責
    2020-05-20

Dear All:
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以愛與接納代替苛責」這篇文章。親子或師生關係中,孩子難免調皮、與成人生氣叛逆。面對孩子挑戰大人底線的行為,苛責與生氣是常有的情緒反應。

在教育現場中,面對這樣的狀況,我習慣盡量先將自己穩定好,覺察自己的需求,並用正向要求替代責罰。例如:「ooo你的行為讓我感覺沒有被尊重,我需要你在老師說話時保持安靜,不然你跟我同時說話,我必須要好大聲講話其他同學才聽得到。」

啟發他們用「為自己與他人負責」的態度來面對生活。並在孩子們調整狀態後,肯定他們的努力。建立與孩子的連結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Abby 109.5.20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【以愛與接納代替苛責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Abby

今天上課的時候,⁣
跟小一的孩子們玩了美國很盛行的jeopardy⁣

在玩的時候孩子們很嗨,⁣
幾位小男孩因為過嗨,⁣
有的時候就需要我提醒。⁣

其中一位小男孩因為太嗨,⁣
中途做了一些會影響我上課或是同學的遊戲。⁣
當氣氛過嗨時,⁣
我請孩子們暫停30秒,⁣
透過深呼吸與吐氣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回來。⁣

下課前的小測驗我特意將他排在最後,⁣
想說可以在測驗結束後跟他聊聊。⁣

測驗的表現的不是很理想,⁣
男孩因此沒有集到測驗成功可以得到的熊熊章。⁣
(熊熊章可以在累積到一定點數之後換小禮物)⁣
在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熊熊章後,⁣
他很氣餒挫折,⁣
一度顯現出放棄的消極態度。⁣

我藉機與他分享我的觀察:⁣

「老師發現今天你回答不出來小測驗,⁣
得不到熊熊章,⁣
是因為你上課的時候,⁣
大腦沒有認真工作。⁣

你的大腦把注意力拿來搞笑、想跟同學聊天,⁣
所以下課前的測驗才會覺得很難。⁣
但老師看過你大腦認真工作的樣子,⁣
當你的大腦認真工作的時候,⁣
你可以完成很多的挑戰。⁣

測驗沒有通過、沒有賺到熊熊章是結果,⁣
如果你想改變結果,⁣
那就要改變會讓結果發生的原因。⁣
而原因就是今天大腦沒有認真工作。⁣

可是老師相信你,⁣
相信你做得到,⁣
但是你也要相信你做得到。⁣
要記得提醒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。⁣
老師會在旁邊提醒你與幫你加油。⁣

我知道你中間被老師提醒之後有挫折,⁣
挫折沒有關係、⁣
一時的表現不好也沒有關係,⁣
在被提醒之後把握之後的時間,⁣
提醒自己、將自己管理好,⁣
跟自己說 I don't give up. 我不放棄⁣
這樣才能從改變原因著手,去改變結果。」⁣

談完後,⁣
男孩眼泛淚光的點點頭。⁣
之後還跟我認真地複習了一下今天測驗沒有通過的內容。⁣
複習完後我邀請他跟我抱抱,⁣
想給他一點愛的力量,⁣
他欣然的接受,⁣
走到我身邊認真的抱著我。⁣
最後含著淚水離開教室。⁣

-⁣

有的時候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,⁣
若一味的用指責、訓誡或懲罰,⁣
會讓孩子跟我們站在對立面,⁣
會降低能影響孩子的機率。⁣

用提醒、正向請求與關愛,⁣
與孩子建立連結,⁣
同時依然對他有要求、有期許,⁣
能減少孩子反彈或想與師長對抗的想法,⁣
增加老師或父母對孩子的正向影響力。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