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10.08.11 面對孩子要記得,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
    2021-08-27

Dear All:

本週與大家分享「面對孩子要記得,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」這篇文章。

開學進入第二週。謝謝親愛的爸比、媽咪、阿公、阿嬤與我們共同努力,讓孩子們逐漸適應規律上學。

在日常生活中,當孩子有情緒時,可先命名情緒,並與孩子核對情緒(例如:寶貝你是緊張嗎?)。接著表達爸爸媽媽有感受到孩子的感受(例如:媽媽知道你緊張)。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同理。

「同理」並不代表要「處理」。

有些家長心疼孩子哭泣,會因為想讓孩子不哭而說「沒什麼好哭的啊」、「阿公給你餅乾吃你不哭了」等想替孩子處理掉哭的話語。

同理單純只是陪伴著、好奇著。

「我知道你難過,媽媽陪你哭。」、「想到什麼讓你難過?」、「我知道妳難過,但媽媽現在急著出門沒辦法好好陪伴你安慰你。但我有看到你難過,媽媽有心疼,我很愛你。等媽媽回來,再聽你說說你難過的原因。」

以關心的語氣、平穩的情緒、好奇地詢問,溫柔而堅定的,陪伴孩子的情緒。

情緒教育的重點,不是杜絕負面情緒。而是在陪伴與同理中,也教導孩子辨識情緒、接納情緒,再用健康的方式疏導情緒。

  Abby 110.08.11

面對孩子要記得,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

2020-11-02 00:00 (更新:2020-11-02 10:15)

by 嚴選作者 - 澤爸 (親子天下嚴選)

 

有次在高鐵大廳等待搭乘時,鄰位坐著媽媽與孩子,而爸爸站在孩子身旁。

 

從話語中得知,應該是買不到連號的座位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【詳閱全文請點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