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05.2.17 原來我家的學步兒是這樣想
    2016-02-17

DEAR ALL:

    週與大家共享原來我家的學步兒是這樣想這篇文章。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階段稱之為學步期此時期的幼兒,經常像是「半獸人」一樣,聽不懂爸媽的指令,爸媽也常搞不清楚孩子哭鬧背後的主因。

文中為美國《Parents》雜誌綜整「學步兒的異想世界」,翻譯出學步兒的內心世界5觀點。透過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成人們能從中了解寶貝的發展特質,減少溝通挫折與抓狂的機率,進而更能用理解以及包容來面對這時期孩子所有的「非理性」表達方式唷!

Abby 105.2.17

原來我家的學步兒是這樣想

2015.4親子天下/作者: 李岳霞

家裡的小小人,經常我行我素,好像聽不懂人話,父母講到嘴都麻了還是講不聽。對於詞彙量可能沒超過一百個字左右的學步兒來說,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,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?美國《Parents》雜誌縱整「學步兒的異想世界」,幫父母翻譯幼兒異於常理的想法,讓爸媽更貼近小人兒的內心世界,減少溝通挫折與抓狂的機率。

小人觀點1:我要,所以我得有

明明說好不能再吃糖,孩子卻還是「貪吃」了。這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,而是總裁腦還沒長好的他們,就是依本能行事,他想吃,於是得吃到。面對這個階段的幼兒,比起殘酷的要求小孩忍住,不可以碰他最愛的巧克力,不如讓他眼不見為淨,乾脆不要讓巧克力出現在他的視線範圍。

小人觀點2:周遭發生的大小事都逃不過我的眼和耳

你以為孩子沒看到你把多多放進冰箱最上層,或沒聽到你跟先生悄悄說零食的事,但事實證明,這一切都沒逃過小人兒銳利的法眼。比起成人,幼兒擁有注意到所有細節的「超能力」,那是因為幼兒的大腦缺乏抑制神經元,他們還不明白「什麼事才是重要的」,因此不會像成人一樣過濾接收到的訊息,而是照單全收。也因此他們的大腦一直處於亢奮狀態,就好像你旅行去從沒去過的地方那樣,感官全開,聽力、視覺、嗅覺好像都比平時來的敏銳。這讓小小孩有豐沛的能量成為超級學習王,但也是他們無法定下心的原因。也由於他們對於資訊還沒有新舊之分,因此最愛聽的故事聽一百遍也還是不會膩,每次聽都像新的一樣,請父母耐心包容。不過,研究顯示,重複唸讀同一本故事較能幫助幼兒學會故事裡的字彙,若是同時讓小孩接觸多本故事,孩子反而不容易記住新字彙,即便是同樣的字。

小人觀點3:我看事情只有一個角度

還記得跟孩子玩捉迷藏的情景嗎?他把頭埋進窗簾,小腿露出一大截,卻還是以為你看不見他。在學步兒眼中,他以為他看到的,跟你看到的是一樣的。他們尚未發展多元觀點的能力,要他想像(除了他想得到的)另一種可能,難度過高,尤其是未來這種抽象概念。因此,當你對兩歲的幼兒說:「五分鐘後我們就要回家」,他真的是有聽沒有懂。五分鐘後你拉著他離開時,他是真的很驚訝,甚至會抵抗。與其預告未來時間,父母可以說:「我們要去穿鞋,跟叔叔阿姨他們說再見後,我們要去坐車。」不用解釋太多為何要離開,因為當下小孩想到的只有「他不能玩了」。若想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且情境符合,可以告訴孩子,爸爸在等他。

小人觀點4:看我!看我!

下班後累了一天,精力旺盛的小孩對你使出「奪命連環call」:「媽媽,你過來一下!」「爸爸,一起來玩車車」。如果你裝傻或敷衍他,他也順勢把分貝逐步提高到尖叫。若是三次都得不到你的回應,孩子就會放棄「理智」,乾脆使出殺手鐧:來個「驚鄰大哭」,經驗告訴小孩,這招包准管用。有些小孩甚至會根據父母反應,「客製」出大哭以外的絕招,譬如翻白眼、猛搖頭,讓父母擔心,誤以為孩子患有癲癇或肌肉系統失調等問題。

這個階段的幼兒,才不會管他的表現好不好,只會盡其所能得到父母的注意力。只要孩子沒有動手打人、擾民或不是在危險狀況下,父母可以不理會小孩的出軌舉動。若這樣還無法讓他停下來,那父母就要想辦法轉換情境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至少這會讓孩子知道,不當的行為,得不到你的注意力。不過父母得留心,不要鼓勵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。譬如:若你在講電話時,孩子一直打斷你,讓你不得不掛電話去處理他的需求,這麼一來,孩子就得逞了。

父母需要學會評估何種情境孩子會特別需要關注,找機會鼓勵他與你合作。如果父母能事先好好安撫孩子,親親他、抱抱他,也許就能太平的講上三分鐘的電話,不被打擾或攻擊。

小人觀點5:爸媽應該要讀懂我的心

小孩說要喝水,你把水遞給他,他卻突然大喊「我不要」,還生氣的把水弄翻。不是要水嗎?他是怎麼了?原來他以為你會用昨天新買的冰雪奇緣艾莎公主水杯裝水給他。因為還不太會表達,滿腹心事不為人知,導致學步兒很容易鬧情緒。雖然孩子的反應不太禮貌,但建議此時還是把艾莎水杯遞給孩子。換個角度想:你在回應孩子的需求,他只是還不太會表達,但至少你已更了解他的心思,未來就能避免類似爆衝事件發生。但學步兒已能辨識與讀懂人的臉部表情,事後可以讓孩子看著你的臉,教他說「用艾莎杯子喝水」。父母也可以多注意孩子的肢體語言,好比當孩子歪著頭聽你講話,有可能是他不明白你的意思。

父母若能多多進入、理解學步兒的內心世界,就能減少不斷善後或擔心孩子規矩不好的時間,甚至也可能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充滿創意的一面,或意外的發現,孩子其實遠比你想像得還要聽話、合理。

取材自親子天下